“我会把握好这次学历提升、交流学习的机会……”招商局重工(江苏)有限公司从事船舶建造安全管理工作的徐晓勇日前和我市另外45名劳动模范、优秀一线职工、优秀工会干部一起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,这得益于市总工会实施的“圆梦行动”。我市实施“圆梦行动”四年来成果如何?昨日,记者就此话题进行了采访。
“圆梦行动”实施四年
市总工会宣教生产部部长王忠向记者介绍,随着时代的变化,新生代职工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,对职业发展期望很高。部分员工因家庭条件、社会环境等各种原因,未能完成大学学业,较早踏入了社会工作,但他们心中一直怀揣着上大学的梦想。2014年,市总工会学习深圳经验,实施“东洲圆梦计划”,主要锁定青年职工,特别是“80后”“90后”产业工人群体, 依托职工学校教育阵地,推出农民工“技能+学历”培训班,联合国内知名高校,采取网络培训和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,助力一批优秀农民工实现大学梦。
2015年,我市正式实施“圆梦行动”,采取市、镇、企业三级工会联动模式,每年资助不少于30名优秀一线职工、基层工会干部读大学。市总工会联合南通市工人业余大学,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了学习专业和培养方向,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要学习手段,辅之以集中面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手段。同时,为每个班配备两名由劳模代表担任的人生导师,配备由优秀工会干部兼任的班主任助理。这一做法在南通地区甚至在江苏地区都是领先的,后来南通有多个县市区根据海门模式开办了“优秀一线职工学历提升圆梦行动班”。
助195名一线职工上大学
四年来,市总工会帮助195名一线职工上大学。今年,“圆梦行动”第一批学员毕业了,大家纷纷表示受益良多。
金轮蓝海股份有限公司运行保障部电工朱国强回忆自己成为“圆梦行动”首批学员的经历,感触颇深。“一名从事电气维修的一线电工,在工作了20多年后,竟然有机会可以圆自己年轻时的‘大学梦’,得知这个消息时,我既兴奋又激动。”朱国强戏称自己是“高龄学生”,这位“高龄学生”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,认真学习了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,不断鞭策自己,在学习中奋起直追、坚持不懈、取长补短。他在学习知识的同时,逐渐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,并传授给班组的同事们。
“上大学的这几年,通过定期集中面授以及北京语言大学老师的远程教学,我逐步掌握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,这对指导我的实际工作、创新工作流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”江苏佳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员工陆卫感叹道。
今年又有46名员工受益
市总工会宣教生产部工作人员倪颖娟告诉记者,今年我市又有46名职工因“圆梦行动”圆了大学梦。
“工会是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‘大学校’,既要关注职工的工作、生活,又要助力他们成长成才;既要解决职工的一时之困,又要助力他们长远发展。‘圆梦行动’是市总工会帮助和激励一线职工向本土工匠转型的重要抓手,是以‘工会在身边·圆梦公益行’为主题的‘六个一百’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市总工会将通过这项行动,培养一支符合海门产业发展需求的‘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’职工队伍。”市总工会主席姜敏说。